共产党员网  安徽先锋网  宣城先锋网
首    页 时政要闻 组织工作 干部工作 人才工作 电教远教 专题报道 走进组织部 万村网页
   您现在的位置:泾县先锋网 >> 人才工作 >> 浏览正文

泾县:锻造人才“强磁场”
发布时间:2018-05-25 22:47:35 发布者:jxxf 信息来源:泾县县委宣传部 鲍锋
 

发展倒逼创新,创新呼唤人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把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外联内聚,引育并举,以更亲和的引进政策、更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和更有力的党管人才政策栽下“梧桐树”,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增加吸引力

县委十三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绘制了聚焦“四个泾县”建设、全力实施“五大会战”、致力打造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泾县样板的宏伟蓝图,凝聚着方方面面愿望共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大的人才力量支持。

为此,我县统筹推进十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深度融合。这十支人才队伍分别是: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旅游人才队伍、教育人才队伍、卫生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吸引人才加入?

今年2月10日,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团县委、县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组织了40余名返乡学子参观了江心洲公园、高铁站等市政重点工程,华生机电、创客空间等重点企业,直观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触摸泾县的发展脉搏。

我县还通过开展“青年之声·泾县”第二届青年专场招聘会,召开“栋梁学子话家乡”政企学座谈会,向学子们重点推介了泾县人才引进培育、就业创业等政策,并认定了20个“泾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1个“泾县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江南大学自动化专业大三学子张辉现场与安徽吉昌护理设备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实习合约。张辉说:“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泾县,形成了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态格局。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出校园的学子们,回乡发展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跟张辉的想法一样,不少学子认为,相较于竞争颇为激烈、环境更为复杂的陌生大中城市,在家乡,有政府的帮助,有企业的支持,可以使返乡学子在创业就业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据统计,我县自实施“栋梁工程”品牌项目近10年以来,共资助500余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累计资助金额达260万元。2017年11月份以来,经过近2个月的多渠道寻访,目前已有264名栋梁学子加入人才库。

对人才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始终是“我的舞台有多大”。今年以来,我县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放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积极构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制度体系。

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玉军介绍:“县里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泾县柔性引进县外人才暂行办法》《泾川英才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支持计划》《泾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管理办法》《泾县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若干政策规定》等‘1+4’制度,大力实施10项重点人才项目,统筹推进十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为聚焦‘四个泾县’建设、全力实施‘五大会战’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随着《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等“1+4”制度深入实施,我县不断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引进培养机制、激励评价机制、服务保障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发展制度体系,主动向外对接招引,兑现奖惩激励措施,吸引力不断增强。

汇集凝聚力

3月7日,宣城市工业学校开发区校区举办首届校企人才对接会,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县住建委、县文旅委负责同志,以及30家县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对接会现场,7家县重点企业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业精德诚、校企合作”共育桃李。宣城市工业学校与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开设“南华班”。校企双方实施四项共建工程:共建“教学计划”、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同“评价学业”。实施四项共享互利:硬件设备共享、设计软件共享、技能技术共享、用工信息共享。实施四项合作:引厂入校、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基地建设,实现了校企共融式发展。

通过以上做法,改革了宣城市工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机制两要素三融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即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大要素,促进课程建设与岗位需求的融合、教师与行业专家能手身份的融合、教学环境与职业场所的融合。

多年来,该校积极利用多方资源,与皖南电机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项目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设计,通过“校中厂”、“厂中校”建设,实现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建、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目标。通过“冠名班”实施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订制”人才,实行“工学交替”的柔性顶岗实习,做到“企业用人不间断,学校教育不中断,实习教学不冲突”,提高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使178名毕业生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

宣纸是泾县的一张名片。为了创新传承非遗文化,我县“政、校、企、行”四位一体培养宣纸工艺专业人才。

由县政府牵头,联合宣城市工业学校、中国宣纸协会和中国宣纸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政、校、企、行四方协作机制,对宣纸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开设“宣纸班”,与宣纸行业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企业的产品开发,探究校企的“无缝”对接。通过几年的发展,不仅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培养了新型专业人才,还为宣纸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参与了“四色旅游”(红色圣地、绿色生态、白色宣纸和徽色文化)的策划工作,将宣纸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培植了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不仅如此,我县还开办“名师、名医”工作室培育人才。

目前,我县有六个名师工作室,他们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旨在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名师工作室由主持人和4至8名任教科目相同的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组成。郑芸芸、王霁虹等主持人都是国培计划(2017)项目培训团队成员,对乡村教师进行送教送培。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课题研究和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了年青教师专业提升,切实提高泾县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方方面面的人才力量不断汇聚,为泾县发展注入了强大生命力。

营造亲和力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凤还巢”返乡创业工作,利用“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积极引导和扶持泾县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招商推介会、返乡人才恳谈会等形式,积极对外宣传推介泾县优势,并出台相关产业和人才优惠政策等,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返乡创业。

中国文房四宝·燕青文创小镇项目,投资方为昌桥乡方燕青,该项目占地面积222.9亩,投资总额6.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会展拍卖中心、画家村、字画展交易区、文房四宝古建展示交流区、名人馆、文化艺术旅游商业生活配套区等。将整个项目作为一个动态的艺术和艺术家博物馆,作为徽文化和艺术展示的窗口。同时融入互联网O2O模式,以线下体验、线上交易,带动泾县的电商产业发展。目前,已吸引了数家文化艺术馆入住,有力提升了泾县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

安徽华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0万台微型电机、年产2000台冷焊机项目,投资人许克生为云岭镇人。2017年该项目销售额超1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解决就业150人,高技术研发人才30人。为泾县工业提速大会战提供有力支撑。

泾县引进的招商引资项目中,以“凤还巢”企业居多,并以工业项目为主,有力支撑了县域经济发展,且投资客商投资热情较高,投资强度较大,因对家乡建设的责任感,项目引进一个成功一个。“凤还巢”返乡创业企业均投资欲望较强,投资质量较高,建设的时序进度较快,能紧密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带动本地人才就业创业。

人才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用得好。而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必须营造良好宽松的事业环境。近年来,我县营造亲和力,全面激发人才创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此,我县加大人才工作投入。根据人才发展实际需要,优先保障人才投入,逐步扩大人才专项资金规模,同时,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强人才工作联系。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举办1次泾县籍在外人土座谈会,鼓励泾县在外科研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回乡创业。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畅通人才参政议政渠道。

加强人才宣传服务。制定《泾县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计划安排部分公租房作为人才公寓,对从县外引进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柔性引进人才等“高精尖缺”人才,可免费入住人才公寓。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人才工作政策环境和优秀人才先进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

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走进泾县、了解泾县、选择泾县,助力泾县经济腾飞。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玉军表示,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第一资源’的理念,在放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促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相关信息

 暂时没有符合条件的信息!

 

主办单位:中共泾县县委组织部   承办单位:泾县党员电教中心 
通信地址:安徽省泾县谢园路行政中心大楼  联系电话:0563-5102570  邮政编码:242500
皖ICP备13004274号-1   皖公网安备 341823020000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