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泾县榔桥镇河西村梓坑组拆迁区,村民经常会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一手拎着工作包,一手夹着征迁户资料,脚步匆匆,走家串户开展征迁工作。他正是牛岭水库移民征迁二组队员沈飞翔。
2019年,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沈飞翔进入榔桥镇工作,随后便被抽调至镇征迁组开展移民征迁。“百日攻坚”行动一经启动,沈飞翔作为征迁二组的一员,主要负责征迁补偿计算工作。
众所周知,征迁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由于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沈飞翔和组员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双方面的考验。沈飞翔表示,在最初上门做征迁动员工作时,一些村民很不理解,甚至当面数落起工作队员。面对难听的话语,沈飞翔依旧俯下身子、挂着笑脸,不厌其烦地做着群众的工作。
“和谐征迁,除了要切实解决好征迁群众生产生活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更需要阳光操作,让先签的人不吃亏、后签的人不沾光。”在征迁工作中,沈飞翔坚持原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有效破解了被征迁户的等待观望和对立抵触情绪。征迁户郑利平感慨道,“小伙子待人热情,认真负责,细致地帮我们算好每一笔账。多次到我家里做工作,把补偿方案算清楚、讲明白,让我们对各项补偿心中有数,我们很快就签了协议!”
在面对一些不理解、不支持的征迁户时,沈飞翔表现出了坚强的韧劲和坚持的勇气。他以保障征迁群众利益入手,发扬“白天嘴上功夫、晚上笔头功夫”的精神,每日征迁工作结束后,根据每户实际情况设计多套不同安置方案并时刻进行动态调整,往往方案设计完成已到深夜。一次次走访了解,一次次细致讲解,一次次真心沟通,征迁户们深切感受到政府征迁的态度决心和尽早签约带来的好处。如征迁户文永来的家,从首次登门沟通到签订安置协议,沈飞翔前前后后去了18次。谈到这些辛苦,沈飞翔笑着表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年轻人就是要多吃苦!我也希望通过一次次入户征迁的实践,来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能力。只要自己所做的工作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只要自己所做的工作能够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目前,征迁二组已完成所有房屋征收和拆除的任务,但沈飞翔还常常到村子看望农户,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三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美丽的小村庄就像是自己第二个故乡,一想到她很快就要淹没水中,心里还真是有点舍不得。这里有自己日夜奋斗的足迹,有深明大义、支持水库建设的可爱村民。水库征迁的日子必将成为我人生中光辉且美好的记忆......”沈飞翔年轻坚毅的脸上浮现出几分欣慰。(江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