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南山区的翠竹掩映中,泾县蔡村镇蔡村村正以整村运营的生动实践,实现了从“空心村”到“振兴样板”的华丽转身。2020年以来,该村以破解“资源沉睡、产业薄弱、治理低效”三大难题为突破口,探索“党建引领+景村联动+合作运营”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系统性改革创新,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发展"的蝶变,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较改革前增长9倍,成功入选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探索“景村联动、合作运营”路径——泾县蔡村镇蔡村村整村运营模式案例》获评“第五届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蔡村村赵村组地处皖南川藏线与月亮湾景区门户,耕地面积146.2亩,林地面积451亩,坐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影视IP资源,却长期面临发展困局。一是资源沉睡之困。村内80%竹材以原材料低价外销,亩均产值低;土地、农房长期闲置,生态与文旅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二是产业空心之痛。2019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25.42万元,缺乏可持续产业支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率超60%。三是治理低效之难。土地碎片化、农户分散经营,村内公共设施陈旧,导致规模化发展受阻;传统“输血式”帮扶难以激活内生动力,村民参与度不足30%。
2020年12月1日,泾县县委县政府将赵村组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以景区化标准建设村庄、以市场化方式运营村庄,推动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构建规划引领机制,实现顶层设计破题。创新“EPCO+整村运营”模式,引入专业团队,一体化编制《蔡村镇蔡村村赵村组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划分“滨河休闲带+三大功能片区”,布局“动静结合”18类业态,打造“影视+竹文化”主题村落。
构建资源激活机制,实现三级盘活赋能。土地集约化。收储闲置土地132亩、农房10栋,打造皖南院子、悬崖酒店、无题民宿、乡村酒吧、非遗工坊等一批高端住宿及配套服务业态。资产资本化。整合各类财政资金3175万元投入基础设施等转化为集体资产,作价入股运营公司。文化IP化。塑造“笋宝宝”形象IP,建设特色乡村陈列馆,开发“时光邮局”“时光旅拍馆”“途豆营地”“特色文创店”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构建合作运营机制,实现专业运作提效。成立全县首个“村企股份制”运营公司(村集体持股51%),构建“策划—建设—运营”闭环。实施专业化招商。成功引入高空滑翔伞基地、途豆营地、赵村里游客接待中心等社会资本2.5亿元。实施品牌化营销。立足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思路,完成文创产品等形象设计,编制“四季”营销活动方案,精准补捉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引导闲置农房改造升级,不断丰富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实施数字化管理。开发集“导游导览、玩乐门票、本地美食、住宿服务、留言投诉”等功能为一体的“一机游蔡村”智慧运营平台,实现客流、收益等实时监测,让游客通过掌上小程序实现“指尖上的旅游”。
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三方共赢发展。村集体通过资产租赁、股权分红等,2024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38.18万元。运营公司通过业态经营、物业服务、市场推广等方式,直接获取村庄运营收益。村民通过股民分红、闲置资产收储、就业务工、参与经营等方式获取多项收益。
如今的蔡村村,闲置农房变身网红民宿,林田成为研学基地,村道化作旅游观光地。这个曾经的发展洼地,正以整村运营的生动实践,演绎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协奏曲,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着中国智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