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秸秆禁烧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守护辖区生态环境、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昌桥乡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从前期整改、中期巡查到后期赋能,构建全链条工作体系,扎实推进秸秆禁烧工作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保护理念,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直面问题快整改,夯实禁烧工作基础。在秸秆禁烧工作推进初期,昌桥乡通过上级反馈,及时发现部分区域存在秸秆随意堆放、零星火点隐患等问题。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将问题整改作为突破口,及时召开问题整改专题会议,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限。组织工作人员深入问题区域,逐户走访讲解秸秆禁烧政策,协助群众清理违规堆放的秸秆;对发现的零星火点,立即组织力量扑灭,并做好后续巡查防范,防止问题反弹。通过高效精准的问题整改,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苗头,为后续工作开展筑牢基础。
强化巡查严监管,织密火点防控网络。进入秸秆禁烧工作中期,昌桥乡聚焦“防反弹、防新增”目标,建立常态化巡查监管机制,织密全域火点防控网络。每日统筹安排乡干部、村干部、网格员及志愿者组成巡查队伍,按照“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对辖区内农田、林地、道路两侧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巡查,做到巡查无死角、无盲区。巡查人员严格执行“早出晚归”工作制度,携带喷壶、水桶等各类灭火工具,对巡查中发现的秸秆堆积隐患,当场督促群众清理;对试图焚烧秸秆的行为,及时制止并进行政策宣传教育。同时,建立村组工作群,在群里及时分享实时信息,提升火点发现效率,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坚决杜绝大面积秸秆焚烧现象发生。
引入机械强赋能,破解秸秆处置难题。为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处置难题,降低群众焚烧秸秆意愿,昌桥乡在秸秆禁烧工作中,积极探索“机械化处置”路径,引入秸秆打捆机等专业设备,为秸秆处置提供有力支撑。乡党委、政府多方协调资源,联系专业农机服务团队,安排秸秆打捆机深入各村农田,免费为群众提供秸秆打捆服务。打捆机高效运转,将田间散落的秸秆快速收集、压缩成捆,既减少了秸秆露天堆放带来的火灾隐患,又实现了秸秆资源化利用。打捆后的秸秆可作为饲料、燃料或有机肥原料,为群众带来额外收益。同时,工作人员在现场向群众讲解秸秆打捆机的使用原理及秸秆资源化利用价值,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秸秆机械化处置,从源头上破解秸秆焚烧难题,推动秸秆禁烧工作从“被动管控”向“主动参与”转变。
自秸秆禁烧工作开展以来,昌桥乡通过“前期整改除隐患、中期巡查防风险、后期赋能促长效”的全链条工作模式,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现象,辖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明显提升。下一步,昌桥乡将继续总结工作经验,优化工作举措,持续巩固秸秆禁烧工作成果,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新路径,推动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协同共进,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