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端午佳节,盛夏之际,2024中国·皖美山水暨第四届长三角体育节中国·桃花潭第十一届龙舟赛于6月8日在桃花潭旅游度假区盛大启幕。在这里,划龙舟不仅仅是“速度与激情”的比拼,也是非遗文化的传承,更是党建赋能下的人才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亦如龙舟竞渡,面对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持久战”,桃花潭镇目标线路明确,即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人才振兴为目标,发扬“奋楫杨帆”干事创业的劲头驰骋高质量发展赛道。
传承“龙舟精神”,奋楫人才振兴之“桨”。如果有一项活动,能够动员各村上下,让外出务工、在外求学的游子回到家乡,在同一条船,劲往一处使,那一定是龙舟竞渡。桃花潭镇今年参赛的共有24支本地龙舟队伍,并且今年还有5支“乘风破浪”的女子龙舟队伍,她们为传统龙舟竞渡注入了新的力量。每年端午节前夕,异乡的游子都会返回家乡备战端午节龙舟赛。“龙舟赛事村里的大事,请假也要回来”这是龙舟队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龙舟赛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在外游子离家千里也要奔赴的一场团聚,是一场关于故土乡情的绵长记忆,是一场关于团结、勇气和传统的盛会。
“龙舟从我的祖辈一代代传下来,如今,甚至有的家庭三代人、四代人在同一艘船上划船。龙舟现在到了我们手上,我们要将龙舟继续划下去。”坚守与传承赋予了龙舟文化新的意义,在培育龙舟民俗文化传承人上,桃花潭镇通过弘扬龙舟精神、展示龙舟文化等多种方式,鼓励一代又一代人续写“造龙”“划龙”的龙船故事,最大限度地激活居民参与龙舟文化传承的“广度”与“深度”。围绕人才振兴党建品牌,结合端午赛龙舟、龙舟趴音乐节等相关活动,组织开展“返乡回乡看家乡”等系列活动,让在外游子看到家乡不断的变化,并且鼓励在外游子回乡“双向奔赴”,共谋锦绣未来。
本次龙舟赛除了本地组还邀请了泾县县域内队伍、青弋江流域队伍、长三角流域队伍以及C9高校代表队共49支队伍、1500多名选手参赛。并且在开幕式中,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吕夏影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学院麦贤龙博士、长三角上海龙舟队领队许新忠先生颁发了“中国·桃花潭龙舟赛人才推荐官”证书和“中国·桃花潭龙舟赛推广大使”证书。目前,桃花潭镇正在通过多项活动的举办,让游客们从“一次出行”变成“长期关注”,同时也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到桃花潭在招才引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及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决心和动力。
弘扬“龙舟精神”,把准党建引领之“舵”。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动员干部群众,和衷共济、团结奋进,凝聚发展合力,那一定是党建之力。在党建工作这条“龙舟”上,基层党组织书记是舵手,承担着指挥和发号施令的重任;党员是划手,承担着“摇桨划船”的重任。龙舟文化历经千年,依然充满魅力,根本在于其承载着自强不息、奋勇争先的精神。
在桃花潭镇的龙舟传统中,无论龙舟实力如何、往年战绩如何,都牢牢树立着争先意识,择高处立、同强者赛,目标永远都是“第一名”。桃花潭镇的党员干部同样是将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的精神贯穿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日常工作中,以时间为江河,以工作为龙舟,以“龙舟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在活动筹备阶段,桃花潭镇党委政府细心研判,从严从细制定完善各项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实做细重点区域管控、交通疏导、水上救援、应急保障等工作,确保活动万无一失。同时,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发展模式,引导全职和柔性引进的“新桃花潭人”广泛参与到龙舟赛的活动中来,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把龙舟文化传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落到实处。
本次龙舟赛中,桃花潭镇还启动“党建引领志愿红”活动,组织机关及各村党员干部在龙舟赛现场开展“旅游服务先锋行”,分头开展维持秩序、环境卫生、政策宣传等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助力精彩赛事。
汲取“龙舟精神”,擂响全面发展之“鼓”。高质量发展需要同步发力、整体联动,才能形成合力, 高质量发展赛道百舸争流、催人奋进,离不开人才的引领驱动。近年来,桃花潭镇坚持党建引领人才振兴,以党管人才为统领,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素质提升为核心、以才尽其用为导向,聚焦人才“引、留、育、用”四部曲,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为顺应新时代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的新趋势,桃花潭镇积极谋划培育燕园人才众创空间,不断丰富创业就业服务方式,探索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打造集“创业、就业、培训”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全要素服务平台,实现人才创新与创业的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的相结合,为创业、就业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空间。同时,依托桃花潭茶马骥国际乡村体验中心项目,积极开展高端人才引进行动,通过“产业+人才”“项目+人才”等方式,引进国内外专家学者,形成“马”上致富的产业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